close

20本獎助作品請看連結http://goo.gl/kKojnF

 

 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在日本,東京是「中央」,其餘地區都被歸於「地方」。 

 日本歷經高度經濟成長期後,東京有如巨大的磁石般,將地方上所有的事物全都吸引過來。 

 全集中在一個都市的現象,不限於產業活動。政治與文化活動等,也全都匯聚到東京來了。 

  在這種時代風潮及社會發展的脈絡裡,文學所表現的「地方」,可說具備了雙重的象徵意義。  

地方除了讓人連想歷史、傳統、美麗的風土與純樸的風氣,另一方面,也表現了因循、停頓或偏狹的愛鄉心與地方疲態。 

  若說地方是抵抗都市化的隱喻,那麼,企圖逃離故鄉,即有企圖脫離封閉的含意。 

 進入後工業時代(譯註:  post-industrial society,經過以農業、製造業為主,步向以資訊‧知識型社會的時代)後,人口的移動漸趨安定,地方也逐漸步向都市化了。 

 儘管有程度上的差別,但是,一種中心對抗邊緣的現象,也在地方發生了。 

 地方是生活烏托邦的神話已然崩毀。偏僻地區及深山,過度困頓疲乏,加上人口過少,已難成為被美化的對象了。 

現在,描寫地方的作品,未必是為了抗衡東京,也不再是理想生活空間的暗喻。 

 毋寧說,透過地方,描繪多元化生存方式的作品增加了。 

   地方文學的定義曾是,僅限在地方所從事的文學活動,及當地讀者閱讀的作品。但是,現在已非如此。 

  當述及地方文學時,有些地區會將作家的出身地當作衡量的標準,但是,這種分類已無任何文學上的意義。  

 2014年的書單,即以上述文化的考量為經緯選出。另外,寫作的時期也擴展較遠。 

 選擇的作品非以作家的出身地,而是根據作品的內容。有描寫區域生活,也有以地方城市作背景的小說。  

 作品的主題皆具備精鍊的文學性。其中或透過一種滑稽的地方論或突出方言的魅力等皆有。甚至有取材地域歷史及探討地方所面臨問題者。  

  選出的20部作品中,18本小說。大部份是近10年的作品。其中,一本1968年、三本1980年代。 

   作品幾乎未被海外翻譯。無論構想、文體或描寫手法,皆具獨創性,今日讀來仍感新鮮。 

 小說之外,還有優秀的地方非虛構文學,以及從民俗學觀點考察地方的作品。 

  透過這份書單,若能將現代文學中日本的「地方」,如實的傳達給海外讀者,身為選拔者將感到無限欣喜。 

 

(明治大學教授張競)(姚巧梅譯)

 資料來源:太陽文化事業FB粉絲專頁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un Cultura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