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「國際交流基金獎助海外翻譯日文圖書」(三) 選書書單 未出版(小說類)

 

Individual Projection

《インディヴィジュアル・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》 

 阿部 和重 

コルク/kindl/P206/2013/9/18

(收錄於《IP/NN 阿部和重 傑作集》)講談社(講談社文庫)/2011年/392頁/ISBN 978-4-06-277040-8

初刊:「新潮」1997年3月號

 

授權狀況:未出版(版權已授。電子書版權未定)

 

 

阿部 和重(Abe Kazushige) 

1968年生於山形縣。1990年畢業於日本電影學校(現日本電影大學)。1994年以《美國之夜》出道,獲得群像新人文學獎。2004年以《shinsemia》獲得每日出版文化賞、伊藤整文學賞。同年又以《grand final》獲得 32 屆芥川賞。2010年以《皮斯托爾斯》(Pistils)榮獲第46屆谷崎潤一郎文學獎。

 

內容簡介  

東京澀谷是充滿刺激元素的青少年文化中心。本書主角尾沼是位青年電影放映師。他有著不為人知的秘密,即他曾在間諜培訓班受過五年的訓練。一篇過去的夥伴們因車禍身亡的報導,讓他平淡的生活蒙上陰影。他遭人跟蹤、捲入黑道糾紛,還蒐藏著一卷間諜培訓班同學寄放的底片。…

故事採取尾沼記載的日記表現,意謂以他的角度看這個世界。隨故事發展,妄想的成份愈加強烈。讀者在不知不覺中,宛如被捲入一場危機四伏的風暴中。 書中,作為主角分身的人物個個跋扈自恣,真相與謊言難分的劇情急轉直下,結局則大出人意料之外。

作者精煉不拖泥帶水的文體、無畏暴力的強韌思考,以及將現下都市的荒涼感表現得恰到好處的感性,毋庸置疑的,讓本書成為新一代日本文學的代表作。

(譯者黃世榮。淡江日文畢業,現為兼職翻譯;資料收集:詹琇雯)

 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 

《青春デンデケデケデケ》 

《青春搖滾 》芦原 すなお 

河出書房新社(河出文庫)/1992年/232頁/ISBN 978-4-309-40352-6

初刊:「文藝」1990年12月號

 

授權狀況:未出版

 

 

 

 

芦原 すなお(Ashihara Sunao)

1949年生,日本香川縣人。早稻田大學研究所博士班輟學。《青春搖滾》一書於1990年榮獲第27屆文藝賞、1991年獲得第105屆直木賞,1992年翻拍電影。另著有《貓頭鷹與橄欖》、《野薊花》等。

 

內容簡介

本書是以第一人稱描寫四國地方城市的青春小說。主角是高中生藤原竹良(膩稱阿竹),他愛上搖滾樂,因而有想與朋友籌組樂團的計畫。經過一陣努力後,每個人拿出打工的薪水購買樂器,順利地組成名為「Rocking Horsemen」的搖滾樂團。

但是,四國這個鄉下地方沒什麼人玩西洋音樂,因此連想找地方練習都成為奢求。幸好音樂教師佐藤願意擔任顧問,團員們才總算能名正言順的在學校練習。

毫無演奏經驗的少年們拼命地練習後,終於從熟人處獲得在開幕派對演奏的機會。儘管初次表演出現許多狀況,但是團員們吸收到寶貴的經驗,後來,在校慶演唱會的演出大獲好評,也讓少年們的高中生活以歡鬧收場。

小說以1960年代的日本為背景。從作品發表的時間來看,原本像是作者自身的青春回憶。但是,再深入地咀嚼,會發現這部作品不僅是緬懷逝去的青春,而且還細膩地刻劃出癡迷搖滾的少年們對音樂的熱情。

 還有,透過地方方言凸顯活力十足的青春時代也是一絕。加上藉巧妙的敘事手法,將年少輕狂化作笑談輕淡掠過,相信是小說受年輕人喜愛之故。透過這本書,讀者會對日本高中生的閱讀喜好有更深的了解。

(資料蒐集:詹琇雯;譯者:黃世榮)

 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 

《すばらしい新世界》 

《美麗新世界》池澤 夏樹

中央公論新社(中公文庫)/2003年/728頁/ISBN 978-4-12-204270-4

初刊:讀賣新聞早報 1999年1月16日~2000年1月10日連載

 

授權狀況:未出版

Amazon JP:http://goo.gl/Z90CtL

 

 

 

 

池澤 夏樹(IKEZAWA Natsuki)

1945年生於北海道帶廣,作家、詩人、翻譯家。1988年憑《Still Lives》一書獲芥川獎。遊歷世界各國,發表大量作品,代表作有《梅西亞斯•吉里的垮台》等。譯作有庫爾特‧馮內古特(Kurt Vonnegut)的《茫茫黑夜(Mother Night)》等。另彙編出版了20世紀後半期世界文學傑作的《池澤夏樹:個人編輯 世界文學全集》。《美麗新世界》一書於2001年榮獲藝術類文部科學大臣獎。

 

內容簡介

2011年的東日本大震災與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發生後,日本終於開始正視天然能源的發電效益。但是,本書卻早在1999年於報紙連載小說時,即對風力發電未來的可行性著墨。

故事的主人翁天野林太郎是某家電力設備製造公司的中階員工,該公司的業務含蓋核能發電相關設備。他遠赴尼泊爾內陸,在那裡設置自己發明的小型風力發電機。不僅如此,他還有許多遠大的夢想。例如:「假如每個家庭都備有蓄電池,將用電量平均化,那麼,即使沒有發電廠也無所謂」、「建設超電導的全球輸電網絡,在沙漠大規模地建造太陽能發電廠,也是一種方法」等。

林太郎與他的美國記者友人在福島事件發生前10年,即具有這種前瞻的想法。林太郎的妻子亜由美也對環境問題相當關心,便利整潔的東京生活讓她產生某種危機感,進而在生活中實踐節能環保。

長篇小說的續集中,作者藉巡訪歐洲各大農業合作社的亞由美之口,闡述21世紀食糧不足的問題,且抗議已開發國家消耗食糧過多的現狀。

故事雖以生硬的環境議題為主軸,卻以饒富趣味且生活化的手法,描寫林太郎夫婦與其子森介一家三口的生活點滴。例如十歲的少年森介與雙親的口角及青澀的男女戀情等,細膩溫馨。

(資料蒐集:詹琇雯;譯者:黃世榮)

 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 

《ぎぶそん》 

《吉普森》 伊藤 たかみ 

ポプラ社(ポプラ文庫)/2010年/256頁/ISBN 978-4-591-12138-2

初刊:2005年ポプラ社發行單行本

 

授權狀況:未出版(版權已授)

 

 

 

伊藤 たかみ(Ito Takami)

1917年生於兵庫縣神戶市。1995年就讀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部時,以《在副駕駛席跳轉圈圈舞》獲得第32屆文藝獎。2000年以童書《米卡!》獲得第49屆小學館兒童出版文化獎。2006年以《吉普森》獲得第21屆平田讓治文學獎,同年,又以《八月的路面拋棄了我》一書榮獲第135屆芥川獎。

 

內容簡介

樂團活動,是現代日本的青春故事中,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。一群臭味相投的伙伴共組樂團,奮力模仿所推崇的搖滾樂團樂曲風格,只為有朝一日能登上夢寐以求的舞台。但與歐美的Sex Drug&Rock ’n’ Roll迥異,純粹是中學生們天真的樂團扮演。本書以幽默抒情的手法表現表現日本校園特有的樂團文化。

國中二年級的主角阿學是美國搖滾樂團「槍與玫瑰」的樂迷。他是吉他兼主唱,好友麻呂是貝斯手,鼓手則是主角的青梅竹馬莉莉。阿學探聽到學校有位名叫阿翔的吉他高手,於是,前往擁有Gibson Flying V型吉他的高手家邀他加入。

阿翔加入後,在樂團引起了一些摩擦,以至於大家無法無法彈好「槍與玫瑰」樂團的曲子。但是,四人樂團的每個人仍然希望有朝一日站上校慶的舞台,因此齊心合力地努力練習。在努力練習過程中,主角與莉莉之間,萌生了淡淡的愛情。

本書是以昭和天皇臥病的1988年秋天為舞台,描寫少男少女的青春故事,爽朗毫不做作。(資料蒐集:詹琇雯;譯者:黃世榮)

 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 

《ヘヴン》

《Heaven》 川上 未映子

講談社(講談社文庫)/2012年/320頁/ISBN 978-4-06-277246-4

初刊:「群像」2009年8月號

 

授權狀況:未出版

 

 

 

川上 未映子(Kawakami Mieko)

1976年生於大阪府。原為唱片公司歌手,曾發行「夢見機械」、「腦中與世界的結婚」等音樂專輯。2007年,首度嘗試中篇小說《我的牙齒、比率,或世界》入圍第137屆芥川獎決選名單。同年,與村上春樹分獲第一屆坪內逍遙獎大獎與鼓勵獎。2008年,《乳與卵》榮獲第138屆芥川獎。2009年詩集《用先端,戳刺、被戳刺,那很好哇》獲第14屆中原中也獎。2010年以《Heaven》一書榮獲平成21年度藝術類獎文部科學大臣新人獎、第20屆紫式部文學獎。

 

內容簡介

《Heaven》是新銳作家川上未映子於芥川獎獲獎後1年發表的新作品。不僅是她初次嘗試撰寫長篇小說,同時也一改過去複雜難懂的文風,改以單純明快的敘事手法鋪陳。

作品的主題是國中校園的霸凌。某國中二年級14歲少年,由於罹患斜視而一直遭受霸凌。然而,他不做任何抵抗,只是消極地忍受一切。

處境艱困的少年有個異性的知心好友。這個好友與他遭遇相同,是個遭人嫌髒的二年級生少女。故事結尾描寫兩人被騙到公園,遭到不忍卒睹的霸凌。

本作將國中校園的霸凌事件描寫得入木三分,運用哲學與宗教的角度,探討弱者遭暴力對待的問題。這部單純卻有深度的作品,呈現出現今日本仍上演的社會問題。可謂日本新文學代表作。

(資料蒐集:詹琇雯;譯者:黃世榮)

 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 

《何もかも鬱な夜に》 

《憂鬱之夜》 中村 文則

集英社(集英社文庫)/2012年/200頁/ISBN 978-4-08-746798-7

初刊:《すばる》2008年11月號

 

授權狀況:未出版

 

 

 

中村 文則(Nakamura Fuminori)

1977年生於日本愛知縣,2000年從福島大學應用社會學系畢業後全心投入創作。2002年,以《槍》一書獲得第34屆新潮社新人獎。2004年,以《遮光》一書獲得第26屆野間文藝新人獎。2005年,以《泥土裡的孩子》榮獲芥川獎。2010年,以《扒手》獲第4屆大江健三郎獎。著書有《世界的終端》、《王國》、《迷宮》等。

 

內容簡介

自文壇出道以來,特立獨行的一貫以犯罪、殺人、自殺、虐待兒童與棄養等社會負面題材作主題。不可避免的,新長篇作品《憂鬱之夜》的題材也很沉重。主角是地方看守所的年輕監所管理員,每天面對各種犯人。他是孤兒,曾有輕生

的念頭,後來在孤兒院院長的諄諄善誘之下找到人生的希望,也變樂觀了。但是,有一天,他的朋友自殺了。留下:「真是個憂鬱之夜啊!」這句話。

主角相當在意看守所裡一個未成年的殺人犯。這名殺人犯未提出上訴,僅漠然的等待死刑判決。為何不上訴?為何被判死刑?死刑是否有存在的必要?主角為了這些問題煩惱不已。

作品發表翌年2009年,日本初次引進陪審員制度,顯示社會大眾關心裁判與量刑法度的意識高漲,死刑制度的存廢成為議論的焦點。本作以當時的社會風潮作為背景,除了文學的價值,有更深的意涵,值得深思。

(資料蒐集:詹琇雯;譯者:黃世榮)

 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 

《学問》

《學問》山田 詠美

新潮社(新潮文庫)/2012年/384頁/ISBN 978-4-10-103686-7

初刊:《新潮》2008年9月號、11月號、2009年1月號、4月號

 

授權狀況:未出版

 

 

 

山田 詠美(Yamada Amy)

1959年生於日本東京,本名山田雙葉,為三姐妹中的長女,自幼受母親影響,愛好日本文學。明治大學文學系日本文學系肄業後,曾在銀座、六本木等地從事公關公主的工作,偶爾也兼任模特兒。其特異獨行的作風與不平凡的經歷,每每使她成為媒體注目的焦點。1985年,以《做愛時的眼神》獲第22屆文藝獎;1987年,以《戀人才聽得見的靈魂樂》摘下第97屆直木獎;2000年的《A2Z》獲第52屆讀賣文學獎;2005年以《風味絕佳》獲得谷崎潤一郎文學獎。數次得獎,將她的寫作生涯帶入更高的境界。著書有《Tiny Stories》、《無錢優雅》、《Gentleman》等。

 

內容簡介

書名完全沒有小說的味道。卻是一本以日本靜岡縣地方城都市為舞台,血統純正的小說。

主要登場人物是同為1962年出生的四名好友。作者聚焦在童年、思春期、戀愛與性經驗,以四個章節描寫四個不同的時間點(小學2年級、小學5年級、國中2年級、高中1年級)的成長過程。在敘情之餘交織著官能愛慾。

以地方都市為舞台,勾起讀者的鄉愁。而作者投注於書中人物身上的母愛,相當具有魅力。值得一提的是,作者在各章開頭(只有第四章是在最後)以刊載在報上的死訊,暗示人固有一死,或有重於泰山或有輕於鴻毛的死法這種敘事手法,讓故事更添幾分哲理。

書名《學問》gakumon一詞,英文或只能譯為learning,但是,日文則有更嚴肅的意涵,因此,一般而言,不太可能被用來當書名。書名乍看意圖明顯卻又予人感覺抽象,作者或許有意向「欲望」這個無形之物求教,描寫年輕人成為欲望的俘虜後日漸成長,因而將此過程稱為「學問」也未可說。

(資料蒐集:詹琇雯;譯者:黃世榮)

 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 

意者請以下列方式連絡負責人姚巧梅,謝謝。
聯絡電話 0936250947(office:02-86261067)
電子郵件 suncultural@gmail.com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un Cultura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